【ZEN大專欄】得網路聲量者得天下,網路聲量決定人類未來

《獨裁者的進化》一書明白告訴世人,過去的獨裁者以強力禁止言論、壓制人民的聲音作為思想管制的手段,類近歐威爾《一九八四》裡的老大哥與真理部。
然而,近化後的獨裁者,改弦易轍,以大量發送各種垃圾噪音類的訊息來掩蓋真正重要的訊息,將重要的訊息稀釋,或以大量雜訊干擾,使人們無法接收或就算接收到也不認為重要,從而淡化關鍵訊息的影響力,達到實質控制思想發展流傳的意圖。
早在希特勒時期,就已經發現一味打壓人民想法的效果有限,還不如提供人民想要的流行音樂或文化,使其順利接受後再植入自己想要灌輸的思想(反猶)來得有效。
日後不少關於洗腦與行為心理學研究也都揭示了此一現象,說服他人改變想法最好的方法不是禁止,而是取代,用新的取代舊的,用靡靡之音取代真正重要的聲音。

資訊戰開打!沒有人能置身事外!
網路上的資訊戰,應用的正式大量提供訊息以干擾、掩蓋真正重要訊息被聽見,從而達成對人們的思想與行為決策進行箝制的手法。
雖然還有些人不相信,不過,世界公認承受最多資訊戰攻擊的地區,就是台灣。《2019年網路安全報告》指出,台灣承受的網路攻擊次數是全球平均值的兩倍,其中有六成的網路攻擊都來自對岸。
每天打點網路上的新聞媒體,稍微觀看新聞底下留言,充斥著帶風向的假帳號,以及來自對岸的網軍。
有些人比較樂觀,認為那些言論擺明是複製貼上,一看就知道是來自對岸思想的言論,非常容易辨認,自己才不會上當,因此,沒什麼好擔心。
這種觀點,有點像詐騙電話大多聽起來很蠢,自己才不會被騙,沒什麼好擔心一樣。都是在個人層次或許成立,放到群體層次卻未必成立的事情,否則台灣不會每年仍有許多人被詐騙集團所騙。
實際上,那種明顯可以分辨的假帳號與言論,只是資訊戰發送的其中一種,另外有一些言論看起來很真實,且發言者看似理性可討論,只是意見跟自己未必一樣。
從資訊戰的角度來看,網路上的任何言論都是有其「定錨」框架與將人群分類的價值

是非善惡不重要,重要的是「分化」群眾
不同的言論針對不同的族群進行鎖定,與許多人直覺想法不同的是,在資訊戰的世界裡,言論的對錯是非好壞善惡根本不重要。
上述各種不同觀點的訊息發送可以來自同一個單位所預先設定的不同類型帳號,為的是要將所攻擊之地區的人群有效的分類,掌握其數量與表述狀況。

資訊戰最可怕的地方在於,網路上某些經常附和你的言論,跟你有同樣見解的帳號,未必就是你的同路人,也有可能是發起資訊戰者所安插的暗樁。

這些人透過與你類近的言論取得你的信任,加入你的網路社交圈,取得更多資訊,方便背後的資訊戰發動者進行解析。
資訊戰滲透的並非只有政治或新聞領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都是資訊戰滲透的對象
好比說國際美人鍾明軒成天在影片中要大家關掉的抖音,許多人上網購物都會逛的滔寶,追劇看漫畫都會上的盜版網站,市面上的流行音樂與暢銷書,都可能是資訊戰的一部份,只是負責完成的功能不同。
資訊戰下,人們對於議題事件看法的對錯毫無意義,關鍵是使用不同觀點的對決將人分類並且分化,瓦解社會連帶。
所以,挑起方會找人散佈各種意見,深入各種群體,激化各種對立,讓人不再信任彼此。

往往那些想吸睛的,覺得自己最道德無暇的,小眾群體的意見領袖,往往容易了淪為資訊戰利用的對象,甚至不用發動資訊戰方自己派人出手。
在資訊戰中,從議題的挑選乃至觀點的論辯,都是發起方設定好的五指山,我們只是在其中翻跟斗的孫猴子。
 
網路可以賣東西 也可以洗腦人民
《讚爭》的作者說,只是民主派先學會使用網路而非網路屬於民主派,如今的獨裁政權也很擅長使用網路。
曾經,許多人認為網路的去中介化將創造真正的直接民主與各種有利民主發展的機制,因為每一個人都可以透過網路與世界連結,暢所欲言。
後來,現實的發展再一次提醒樂天主義者,人類並非全然良善的物種。
人性的幽微面,因著網路的匿名性而大爆發,各種的高級酸、負能量、霸凌、造假抹黑,也開始在網路上演。
網路社會不過是另外一個由人類共同打造出來的社會,擁有實體社會所有的各種利弊得失,只是進展的速度更快,擴散的範圍更廣,起伏幅度更加劇烈

網路行銷不只是企業用來打造品牌或估吹購買,國家也能用來灌輸自己的意識形態或國族認同,甚至發起國家之間的戰爭。

如今的獨裁政權已經迎頭趕上,滲透網路言論場域,以分化與破壞人民彼此信任的方法,達成實質意義的控制。
伊斯蘭國比過去的恐怖組織難對付,就是因為他們掌握了網路這項擴散思想的工具,透過網路影片擴散吸收人員的訊息,若被刪除或封鎖就再推出新的帳號繼續擴散。
 
《當代洗腦手冊》一書中揭示了一個許多人可能隱約知道但不想承認的事實,這世界上所有的一切其實都是洗腦,國家會對人民洗腦,宗教教主會對信徒洗腦,品牌會對用戶洗腦,父母會對小孩洗腦…。
廣義來說,讓一個人接受某個觀念,就是在洗腦。洗腦和我們過去想像的不一樣,洗腦是無所不在的事情,除非你不接受任何新資訊。
關於洗腦,最可怕的一點是,容易記住新資訊的人,反而是最容易被洗腦的對象,因為容易接受新訊息的緣故。

訊息並非有道理才被接受,而是因為傳播訊息的手法讓人認同才被接受,擅長洗腦的單位或個人,掌握了這套讓人認同訊息的技巧,將其所要被接受的訊息置入其中。這是為何光是不斷重複咒語式的發大財口號也能選上公職的緣故。
 
不在網路上的事件 = 不存在
某種意義上來說,不只對岸對台灣發動資訊戰,美國也對全世界發動資訊戰。
以好萊塢電影和美劇等流行文化滲透全世界,使世界接受美式價值觀,如此,當國際上發生糾紛時,人們將不自覺的選擇美式價值觀的那一方,因為那已經是你我生活中習以為常的思考模式。
在未來,網路上的資訊戰會變得益發重要。
能否讓現實世界發生的事情登上網路上擴散,將會影響事件的成敗。
好比說,一場登不了網路版面的示威遊行抗議,就算人數再多,對於世界來說也等於不存在。
反之,即便只有少數幾個人的快閃抗議行動,如果能夠有效透過網路動員擴散引發網路輿論的關切與表態,那麼最後很可能反過頭來影響實體世界的事態。
最近幾個月在香港發生的抗爭事件,之所以逐漸被國際關切,就是因為能夠透過網路快速有效的擴散出去,讓更多人看見影像的結果。

因此,未來的各種議題勝負戰場都是網路,且勝者屬於懂得如何在網路上有效串連、動員力量者。


《動員之戰》一書指出,可據之行動並與他人串連後擴散的點子或想法,往往是能夠動員網路力量的關鍵,例如幾年前的冰桶挑戰。
能否確切動員網路力量來聲援自己,將是決定各種議題勝負的關鍵,小至品牌推廣大至國家間的戰爭,都需要懂得動員群眾的力量,都需要懂得駕馭資訊戰。
網路決不只是一個閒聊生活八卦或免費追劇看文章的空間,而是影響人類未來發展方向的決戰場!
延伸閱讀:

  • 流言效應
  • 作者: 松田美佐
  • 譯者: 林以庭
  • 出版社:一起來出版

Read it now!

 

  • 紅色滲透:中國媒體全球擴張的真相
  • 作者: 何清漣
  • 出版社:八旗文化

Read it now!

 

  • 當我們被困在同一艘船上
  • 作者:塔克.卡森
  • 譯者:陳珮榆
  • 出版社:好優文化

Read it now!

TAG

加入時書官方line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