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別寫重點摘錄,要寫「反芻案例」

 

你會寫讀書筆記?你都怎麼寫你的筆記?由於生鮮時書的關係,這個問題無論是在演講還是日常生活中,我都很常被問。

關於筆記,我沒有一套特別的筆記方法,但有一些筆記的心得可以跟大家分享。

其中有一個迷思值得大家去思考,讀書筆記不該只是「重點摘錄」。

我常看到很多人分享讀書筆記的狀態都是:「重點摘錄」或是「金句節錄」,我先承認,我自己也很常做!

但大多時候是讀到被書嚇到,就是這段落怎麼寫得這麼好,這句話不能只有我看到,是這種心態在分享。

當然跟不閱讀的人比起來,寫重點摘錄這是一個很好的習慣了,因為寫下來確實比單純看過去看記得住,相信你也聽過,讀完書後要學會輸出,才有收穫。


輸出,也是有分等級的

我最近看到一則新聞,北一女的榜首學霸在蝦皮上販售自己的讀書筆記,一共四科,整套買下來1300多元,賣出了百萬業績。

為什麼大家會想買呢?

我的想法是,一是榜首身份有品質保證,二想是因為在填鴨式的考試制度下,重點整理歸納的越好,對於學習是十分有幫助的。

但,人生有許多問題並不像考試有正確答案,而是一種多層次的複雜問題。

出社會之後的閱讀,並非只為應付考試,因此在寫筆記時,用重點整理跟歸納的意義就不大。

那什麼是進階的輸出呢?
創辦生鮮時書這一年多來,我們一直在宣傳:「讓知識為你所用」,常常會聽到有人說,口號我懂,所以呢?

這篇文章可以一次搞定這兩個問題。

我接下來講的內容,在我最近跟hahow合作新課《將知識提煉成觀點:鮪魚的獨門閱讀心法》中也有提到,如果你對完整課程有興趣,也可以點擊文稿前往購買,現在有有早鳥募資價,不買可惜!

好,工商時間結束,接下來,讓我跟你聊聊,讀書筆記不寫重點摘錄,那該寫什麼?我認為應該寫:「反芻案例。」

 

什麼是反芻案例?

所謂的反芻,指的是動物將胃裡面的食物倒流回口中,再次咀嚼的行為。

你可以把食物,想成是一種你從書中讀到的知識,你讀了進去,然後再拿出來用,寫成一個案例,這就是反芻案例。

反芻案例這個名詞是我自己發明的,上面這段解釋聽起來很拗口,讓我來舉個例子。

我之前在看《騙局》這本書,看到「認知失調」這個概念。

當你發現一個和你本來觀念截然不同的狀況後,你會產生一種不舒服的緊張感,為了改善這種狀態,你的大腦會想出一個新的解釋,讓我們相信理念與行為沒有衝突。

認知失調會讓你產生幻覺。

這是一個常見的心理學概念,書中用來解釋人受騙之後,會為了不承認受騙的事實,而掰出一堆理由。

可能一般人看到這段,就直接看過去了,但我就像開始思考,這可以怎麼用來解釋我們生活上的現象,遇到什麼問題,或可以把它拿來寫成什麼樣的文章呢?

於是,我就寫成了「聽時書」 44集《當信仰成為騙術》這篇文,我在文中提到一個案例。

認知失調每天都在我們的生活中上演。

如果你有朋友,費盡心思面試進了一間爛公司,你嘲笑他的公司很爛,他肯定不開心。

因為要是他跟你一起笑這間公司很爛,那不就代表他這麼努力地做了一個壞選擇嗎?這下不只公司爛了,他等於承認自己也很爛。

所以,他會產生一個幻覺,告訴你:「公司名聲不好,是因為很多人眼紅公司業績好,所以才來攻擊抹黑公司。」

你把公司換成宗教,某個偶像、網紅,或是政治人物,都成立。

我想起第一次聽到「認知失調」這個詞,是在一本神書《超越邏輯的情緒說服》中讀到的,作者也用它來解釋過美國總統大選的事。

許多討厭川普的人,在川普真的當選後,發現投票結果不如預期,他們就開始產生一種新的解釋,川普其實是希特勒。

理性上來說,我們該分析,自己候選人沒上的原因,以及川普的戰略有哪裡成功了,但大家數人都會呈現認知失調的非理性狀態,腦補一個新的理由,繼續把它當成壞人,當成攻擊的對象。

有句話叫做:「裝睡的人叫不醒。」當人處於認知失調的狀態,他自己不會覺得自己在裝睡,他是真的相信這一切。

就像喝醉酒的人不會覺得自己喝醉了,被宗教詐騙的人不會相信教主是神棍。

認知失調會讓你產生幻覺,這個幻覺是大腦用來解釋,你的想法為何跟現實不同步,而這讓我想到大腦很喜歡:「解釋」。

當我們看到打雷,不知道背後的原因,我們開始腦補有雷神,遇到宗教詐欺,不敢相信眼前的證據,我們會認知失調,腦補原因。

除了解釋原因,我還想到可以逆向操作,透過「認知失調」來說服別人幫你的忙。

首先,在挑選請求幫忙的對象上,你應該去求助過去跟你關係不錯,或曾經幫助過你的人。

他要拒絕你的請求,他就會面臨認知失調的狀態,所以他通常會傾向幫助你。

此外,當你害怕對方會拒絕你的幫忙,你可以先提出一個簡單請求,然後再向對方提出一個大的請求,有很大的機率,對方會避免認知失調而答應你。

 

就算只讀到一句話,也能展開成一個世界

看到這裡你會發現,上面的例子中,我雖然只讀到短短的一句話,但就可以有這麼多的啟發。

這些就是我所謂的「反芻案例」,把讀過的知識吸收之後,連結生活經驗後,再反芻出來,寫成案例。

相信我,這比起你直接把認知失調這件事情寫下來,還能讓你學到更多的東西。

很多人會問我,每日更新「聽時書」,從哪裡來這麼多的靈感?

但看完這篇文章你會發現,儘管只讀到一句話,讓句話跟你的生活做連結,產生大量的反芻案例,或是思考可以用這個理論來解決什麼問題,就可以產生一篇文章。

 

書讀了多少都不是你的,用了多少才是你的

此外,把新學到的知識,跟腦中舊有知識結合,不僅記得牢,也會訓練你產生自己的觀點,獨立思考的精神,而不只是復誦一次別人說過的話。

大多數人在讀書時,往往會陷入眼前的內容,不會去深思,當我讀到這句話,這個故事,這個理論,他能用在什麼地方,我是不是在其他的地方讀過類似的理論,是否可以跨領域應用。

但必須要強迫自己做這樣的練習,才能在已經不多的閱讀時間中,將知識吸收進去。

同樣是這句重點:「讀了多少都不是你的,用了多少才是你的。」

下次要寫讀書筆記之前,與其寫重點摘錄,不如先思考這句話或是這個理論,身邊有沒有案例可以解釋,能夠可以解決你生活上的問題!

寫下「讓知識為你所用」的「反芻案例」,能讓你學的越多。

如果你想知道更多關於閱讀的知識,我都放在《將知識提煉成觀點:鮪魚的獨門閱讀心法》這堂課裡啦,現在正在火熱募資中,已經有超過200位愛閱讀的朋友等著上課啦!

TAG

加入時書官方line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