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生態系英語教師 Scott 史考特老師:「英文不只是一項科目,而是通往自己興趣的一扇門。」

「語言能力不是天生注定的,而是建立在互動、鼓勵與文化背景的累積之上。」

美國哈佛大學語言教授Catherine E. Snow長期研究兒童語言發展、語言輸入與教育之間的關聯,強調「語言學習的環境」對孩子發展的重要性。

該如何讓小孩學習外語?要選擇雙語式?全美語式?教學課程怎麼設計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好不容易讓小孩去上美語課,他卻很排斥?相信這是許多家長面臨的問題。對於許多人來說,可能會認為「全英文環境」就是學習外語的好環境,但根據Snow教授的研究顯示,語言學習的關鍵在於正確的學習觀念、適齡的教學法、豐富有趣的語言輸入與互動,以及積極鼓勵的回饋環境。

而這樣的想法也與 Scott 史考特老師的理念不謀而合,對他來說,在學英文的路上,最重要的不是背誦單字,也不是拼命記文法,而是讓孩子們真正「喜歡」上英文。

讓「英文」成為與世界連結的大門

14歲以前也都在台灣生活學習的 Scott 史考特老師,笑說自己以前英文也很不好,直至與家人一起搬至加拿大生活後,才逐漸接受這第二語言。

「我以前在台灣也覺得被媽媽逼著學習英文很痛苦,長大後想想,其實英文應該是一個很生活化的工具,如果只在教室中學習,那就會變成一個科目,當英文變成一個只在課堂中才接觸的科目時,與生活就容易有隔閡,當隔閡漸大,小朋友學習或使用時就容易害怕或抗拒。」

但即使出國生活讀書,若無法跳脫舒適圈,依然不一定對提升外語能力有幫助,Scott 史考特老師笑說,當時督促他學習英文的動力,就是小說《哈利波特》。「我那時太想知道結局,就硬是查字典把整本書看完,看完那本書後,我的英文能力有了顯著的進步。」那是他第一次體會到:英文不再只是科目,而是通往自己興趣的一扇門。

也因為有過這樣的學習歷程,老師格外理解學英文的痛苦,也認為英文不該硬背,而是要勾起孩童學習英文的「興趣」,「要讓他們從內心理解到,為什麼要學習這件事情。」他補充解釋:「我不覺得台灣的英文教育不好,而是它過度侷限在教室裡。當語言只在課堂出現,孩子自然會將它當作考試用的科目,而非日常中可活用的工具。」因此,他希望在課堂上創造一個更自然、輕鬆的語言環境,讓孩子自然快樂的接觸英文。

「當你學習好英文,你可以接觸、學習到的渠道又更大了,又多了一扇門可以去碰觸世界上各種有趣的事物,那不是非常棒的一件事嗎!」

結合生態,打造獨一無二兒童啟蒙好感英語課

自移居加拿大,Scott 史考特老師在那渡過了高中與大學,後來赴美進修娛樂設計,並曾參與知名遊戲開發,替蜘蛛人遊戲設計角色。儘管在設計領域有所成就,他內心對大自然的熱情卻從未熄滅。

從小就熱愛自然生態的他,曾因辦公室外出現一群螞蟻,立刻燃起了塵封已久的熱情,還去買了整窩螞蟻回家飼養。他說自己對動植物、昆蟲都著迷,因為「牠們的生存方式、外型和生活方式總是讓我驚嘆。」他舉例:「像帝王斑蝶(Monarch Butterfly)從墨西哥一路遷徙到加拿大,四代接力,來回上千公里,這種本能和堅持真的讓人非常感動。」

對於這件事的熱愛,也讓他經營了自己的 youtube 頻道,上山下海實地拍攝了各式自然生態,舉凡螞蟻、昆蟲、蛇類、老鷹、蛤蠣…都在他的介紹範圍內,也吸引了百萬觀看人次,回到台灣後,他便決定重新拾起內心的這份熱愛,將此和英語做結合,轉向獨一無二的「自然生態英文教育」。

這樣的想法實踐在他的生態英文課中,他常會帶孩子們認識特別的昆蟲,或是觀察動物的行為,孩子們一邊驚呼「哇,怎麼會有這麼大的螞蟻!」一邊跟著學習英文詞彙與表達。他笑說:「我不知道他們是不是因為英文而開心,但我知道,他們在學習的時候是快樂的。」

他曾擔任「螞蟻帝國」、「鹿學」御用講師,在戶外教孩子認識生態,也試著用英文引導他們觀察、提問、討論。過去的設計背景,讓他更懂得怎麼讓學習變得好玩,而在 YouTube 經營頻道的經驗,則培養了與孩子們互動時的臨場反應與表達能力,讓整堂課更加充滿樂趣。

關於這堂《看了還想看!第一堂孩子愛上的生態英文課:動物奇遇X雙語探險 打造健康的英文關係》

本身就像個冒險家,隨時隨地去探索自然生態的 Scott 史考特老師,為4-10歲兒童設計了全台第一堂結合「生態探索」以及「英文學習」的好感啟蒙課程,藉由五大屬性動物宇宙實拍、自創動物角色故事,勾起小朋友的注意力與興趣,讓他們學習課程就像參與了一場大冒險般,逐一破解動物地圖!

「要引導小朋友就是要吸引注意力,迎合他們在那個年紀的興趣,我選生態是因為我有熱情,那這東西是會傳染的,因為我超級喜歡,小朋友感受到熱情就可以吸引注意力,這時候我就可以傳達想要傳達的事情。」

守宮的尾巴胖胖的是因為那是牠的儲物袋、大嘴鳥為何會一直跳…好玩有趣的知識就連共同參與的家長都聽得津津有味,甚至都還會主動舉手詢問,而這也是 Scott 史考特老師認為親子共學重要的原因。

「如果真的想要小朋友學好英文,就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充滿英文,而不是只有在教室裡,這是關鍵。在亞洲家庭沒有這個環境,勢必要爸媽一起參與,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課程是親子課,一方面是安全,一方面是家長一起加入事半功倍。」因此在課堂中運用了大量互動設計,結合英語的單字學習、萬用句型運用,讓學員回去後還可以利用課堂上的知識以及不斷重複的單字或語句去互動,自然應用到小朋友的生活環境中。

不要怕錯,用最自然的方式愛上英文

擁有多年美加留學經驗的 Scott 史考特老師,身為中英文母語的雙能力者,了解台灣傳統教育體系下的學習卡點,可精準對症下藥,在課程中銜接東西方文化,幫助學生自然轉換語言思維。

「台灣課堂上對於錯誤的接受度較低,因此小朋友可能就比較不敢發言或表現,那這不是英文的問題,是學習環境的問題。」針對這點,老師希望帶給學生「英文是一個工具」的觀念,即使講錯了也沒有關係,重要的是如何運用這項工具。

而正統的美語發音及雙語能力,讓小朋友在接觸英文時減少摩擦力,並輕鬆建立標轉口音。同時全課程以「一起玩、分享喜愛事物」的心態和遊戲機制,讓學員們提升口說動機,降低輸出焦慮並慢慢建立開口習慣,達到「敢說、會說、愛說」的效果,讓大家都能隨著老師建立起的舒服、正能量學習空間,用快樂的學習心態,「玩」出對英文的興趣。

《看了還想看!第一堂孩子愛上的生態英文課:動物奇遇X雙語探險 打造健康的英文關係》現正募資中

🐛課程特色

✓雙母語能力講師: WalkingWild史考特英文
擁有14年美國與加拿大留學經驗,精通中英語言及文化底蘊,擅長在教學中橋接東西方文化,幫助學生自然轉換語言思維。

✓自創雙語生態課程: 融合「語言 × 生活」理念,打造沉浸式環境,讓孩子自然開口說英語。

✓擅長啟發式教學與互動式引導:將「互動設計」的專業學歷背景,應用進自然生態英語課中,啟發孩童的語言學習興趣,讓學英語變得更加有趣、實用。

✓打造親子共學環境:設計大量重複式單字及句型,讓家長及孩童回家後還可以應用於生活之中,讓英語不只在課堂中出現,而是真正融合於生活環境之中。

✓熱愛自然生態:創作雙語生態YT頻道,累積百萬觀看,持續探索自然生態議題,創作內容兼具娛樂及教育性,並在課堂中帶入大量生態知識,大人小孩都能同時感受寓教於樂。

✓最適合初學者的課程:鼓勵「無錯」學習環境,讓小朋友更加敢開口說英文,並且灌輸正能量觀念,鼓勵孩童將英語當作探索世界的工具。

TAG

加入時書官方line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