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我讀到一篇關於國際名廚江振誠的訪談,他認為現在社會上關於如何平衡生活與工作的討論,已經把生活與工作徹底分開了,再怎麼權衡,都很難達到平衡。
他主張只有工作本來就是生活的一部份,唯有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把工作與生活融合,才有可能在兩者間找到真正的平衡。
道理很簡單,卻很難執行,其實就三點原因。
1.從事的工作並非自己想做的。
2.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
3.儘管找到想做的事,這件事也養不活自己。
能知道自己志向是幸運的,大部分人都在摸索中前進,以至於比起上班,我們更期待下班後的人生。
其實大家都已熟知的作家村上春樹,他也和大家一樣遇到這種困惑,只是他選用最直接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村上春樹被譽為日本當代最具國際影響力的作家,相信就算你沒看過小說,也肯定聽過「挪威的森林」,或是著名「壁と卵」演說名句:「在堅固的高牆和撞向它的雞蛋之間,我會永遠站在雞蛋這一邊……」
但在作品背後的村上春樹,卻因為他顯少接受訪談而隱藏在深林中。
你可能不知道,村上春樹不僅是位創業家,還是位連續創業家!
他一出社會就堅定地選擇不當上班族(這在從眾的日本實屬難得),選擇過自由的創業生活,在發現真正想做的事後,立即進行二次創業不猶豫,勇往直前地奔向志業。
想知道村上春樹怎麼面對生活的迷惘,或許我們可以從他最近一本自傳式散文集:《身為職業小說家》一書中了解,他在成為職業小說家的心路歷程,以及他對生活的想法,或許能讓我們更給我們一個調和生活與工作的方向。
為追求理想生活 成為連續創業家
讓我們從頭開始說起村上的創業故事,他大學還沒畢業就結婚,一出社會就開了間名為「Peter Cat」的爵士咖啡館,白天是咖啡店,晚上變身酒吧,這根本台灣時下年輕人的夢幻工作!
但不是富二代的村上,為了創業可付出不小的代價,他與太太打工三年,才終於貸款開店,但就跟許多草創時期的創業家一樣,人前風光,人後吃土,他們過了好一陣家中沒有電視暖氣,斯巴達般的生活。
書中有個故事,描述了當時村上春樹的艱困狀況。某天,他們夫妻倆還不出貸款,苦惱地在深夜街頭散步,突然撿到一筆錢,正好是還款所需金額,雖然深感抱歉,他們還是將錢存入銀行避免跳票。
故事聽起來頗奇幻,但他寧願過著戰戰兢兢的月光族生活,願意承受這種壓力,也要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這態度相當值得學習!
村上春樹二度創業-寫小說,是29歲才燃起的念頭,一開始兼職演出,每天從關店的深夜寫到黎明,半年後這本業餘寫成的小說《聽風的話》,得到《群像新人獎》的肯定。
利用正職額外時間,寫小說寫出興趣,不僅能養活自己,還因此成為文學巨擘,這個故事給了有志用自己興趣創業的上班族一碗心靈雞湯!
村上春樹會開始寫小說,據書中所寫,是在一場棒球賽中,隨著安打飛來的念頭。
這天外飛來的念頭,深究下去,其實有脈絡可循。
中學起,村上春樹就不太喜歡用功讀書、競爭名次等體制內的行為,連大學都唸了七年才畢業,他不愛囫圇吞棗地背下會隨時間消逝的考試內容,追求不太有即效性,卻能長駐心中的知識。
村上對閱讀有莫名熱愛,他提到自己雖然英文成績不好,但中學時就能讀完整本原文小說,想想現在有多少高中生能讀完一整本原文小說呢?
我的理解是,當一個人閱讀達到一定的量,身體會想以某種形式,將腦內的想法宣洩出來,與其說寫小說這個想法是頓悟來的,不如說像他這麼熱愛閱讀的人,如果不定期釋放腦中想法,身體會爆炸。
而村上春樹在書中不只一次談到,他對喜歡的事會全力以赴,卻對沒興趣或被命令的事只想敷衍了事。也就是說,他對體制的懷疑跟衝撞,其實是源自於想要找尋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所帶來的結果。
儘管生活起伏,但因為不想成為上班族而開店,在找到小說家這個志業後,不受親友勸阻,毅然決然地關掉經營許久,賺錢中,前景看好的小店,只為了能專心寫小說。
村上的熱血與率性,令我相當佩服,對同樣靠文字維生的我有諸多啟發。
即便找到自己想做的事,但並不代表成功就在觸手可及的地方,眼前還有諸多考驗在等著。
用每天十頁稿紙的生活 成就熱銷作品
一開始寫小說時,村上春樹也受到諸多批評,例如,曾得過諾貝爾文學家的「大江建三郎」就不看好村上,批評他的小說並非純文學。
村上未受日本純文學最高指標的芥川獎親睞,跟諾貝爾文學獎擦身而過的次數根本超越李奧納多,這也讓村上的小說是否缺乏批判性,只停留在流行文學這些問題產生諸多討論。
「我看到之後,很坦率地想『嗯,當然也會有那種意見吧』。被那樣說,我並沒有特別反彈,也沒有生氣,因為那個人和我,對所謂的『文學』這東西的掌握,從一開始就不相同。」
──選自《身為職業小說家》
對於這些批評與指教,村上到是看得很開。我想這除了是對作品本身的信心外,更多的是對自已的了解,有了「已經竭盡全力付出」的認知,自然不會被評論動搖。
當然,這些聲音並不影響他作品銷量,不談銷售破千萬的《挪威的森林》,近期的《1Q84》上市兩週銷量就衝破百萬,有趣的是,小說中所提到的古典樂曲,由匈牙利裔指揮塞爾(George Szell)指揮克利夫蘭樂團演奏的《管弦樂協奏曲》也跟著雞犬升天,當年CD的銷量竟是過去總和的六倍。
可以說「村上春樹」的名字早已是票房保證!
而銷量本身可能會被某些人看作是作品遠離文學的象徵,就像《寂寞公路》的主角,在不得志時,會鄙視那些暢銷作家,覺得他們作品一定內容通俗,寫得不好,所以才受歡迎,我想村上受到的許多批評,多半也是來自於這種心態吧!
談起村上春樹的成功,或許有部分來自天賦,但當你繼續看下去,你會發現這一切都是苦練出來的,因為他的寫作生活,跟我們一般想像中的糜爛藝術家的生活大相逕庭。
寫長篇小說時,他會把桌子整理乾淨,不聽音樂,心情也一併整理到「除了小說其他一概不寫」的態勢,為了追求良好的寫作環境,他常旅居海外寫小說,逃避國內不必要的外務及打擾,《挪威的森林》就是滯留歐洲時誕生的。
他每天會寫滿十頁400字的稿紙,不管狀況好或不好,都會維持在4千字左右,約莫五個小時,寫完才打卡下班。(我這篇4千字左右的文章卻寫了將近一個月…)
從成為職業作家的三十年來,他幾乎天天抽出一小時慢跑或游泳,這是由於他想鍛鍊基礎體力,讓自己在寫文章時能擁有更好的持續力與專注力。
村上春樹的兩次創業 給我們的三個啟示
村上的故事說到這裡,足夠讓我們從中去試著回答前面丟出的問題,生活跟工作到底該怎麼調和。
1.興趣,不僅是試出來的,還是堅持出來的
前面說到,做自己想做的工作,把它變成生活的一部份,對很多人來說是奢望,我想這是因為,很多人很少向內探求,到底我的興趣是什麼?
如何才能找到「興趣」呢?答案其實很無腦,用試的!
村上春樹雖說沒上過一天班,但其實為了結婚開店,他在唱片行跟咖啡店打過工,透過嘗試,他發現自己不想每天花時間搭電車,把生命浪費在一次又一次的會議與上司的辱罵中。
他在閱讀中累積能量,直到29歲有了寫小說這個念頭,一開始他也不確定自己到底行不行,畢竟小說家聽起來就是個浪漫但是會餓死的職業!
他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每天從關店寫到開店,堅持到了最後,才有最終得獎版本,據他說,他第一版《聽風的話》難看無比,早已不知丟去哪裡。
現實生活中的他,因為有貸款要還,有家要養,得獎後他依然是業餘小說家,直到第三部小說的寫作期間,他才決定破釜沈舟,關店成為職業作家,接著由於小說持續熱銷,他才有「做自己想做的事,以方向來說沒有錯。」的想法!
看到這裡或許你想問,他苦行僧般的生活,幾乎比一般上班族還苦了,這不是本末倒置了嗎!
我覺得,村上春樹好不容易找到自己想過的生活,所以他願意把寫作當成一個長期經營的志業,在書中也反覆提到,他覺得有靈感才寫,過著日夜顛倒的生活,不是他想要的,所以他早睡早起,遠離社交紛擾,將生活簡化成只剩下寫稿與運動,定型成最適合寫作的樣子。
村上春樹透過如工廠般,緩慢但堅毅地刻出一部部名作,了解後你就會發現,他能找到喜歡做的事,還能養活自己,作品如此暢銷,不是比較幸運,而是因為他下足了功夫!
2.為了過喜歡的生活,你要做更多不喜歡的事
村上春樹連續兩次創業,不僅縮衣節食貸款度日,還要半工半寫,深夜伏案創作,不惜踏出舒適圈與體制抗戰,過著比上班族還規律辛苦的生活,也要堅持自己的道路。
許多創業者草創時期都是這麼辛苦的,像是Airbnb的兩位創辦人,一開始也是所有信用卡都刷爆,最後狗急跳牆兼賣歐巴馬麥片,從中賺到一筆錢,也吸引到創投的關注。
而你為了理想生活,願意付出什麼?
等待你的可能是經濟上的不穩定,可能是過年圍爐時親友的壓力,更可能是深夜的自我糾結,如果這一切困擾著你,讓你仍一腳懸在空中,腳都麻了,還是不知道該不該踏出下一步,書中時而敦厚,時而尖銳,彷彿有位智慧型長者在你耳邊呢喃的文字,肯定能堅定你的想法。
3.專研你的興趣,走出你的風格
當然,要把興趣當飯吃也不是容易的事。
村上春樹29歲才寫出第一本小說,在此之前並未寫過任何作品,以小說家來說算是出道比較晚了,
沒受過寫作訓練的他,從英文寫作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筆法,這種橫空出世的寫法,跳脫純文學框架自成一格,讓他的作品超越世代,被眾人接納。
雖然得到新人獎後,不被文學前輩們看好,但屬於新世代的文字,終究被新世代接納!
這樣的例子層出不窮,常聽到有人批評Facebook上的圖文部落客,用筆隨便撇幾下,也能受到眾人的歡迎,而且找他們合作要這麼貴,真是世風日下,大家藝術水平變低了!
但就像村上在書中提到,關於世代的比較,他認為世代沒有高下之分,現代年輕人或許寫字的能力變低,但打字的能力卻增強。
每個世代每個族群都有自己擅長的部分,往歷史看去,唐詩、宋詞、元曲,乃至於古文與白話文的迭代更動,都是專注建立於過往的基底,專注於自己的長處而生成的風格,延伸到個人興趣的能力發展也是。
或許你在你的興趣中並非排行前幾名的行家,但只要運用你個人特色,一定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市場,可以養活自己,當然這也是生鮮時書這種努力的方向!
村上在《身為職業小說家》中寫出了自己剛成為小說家與成為小說家後的種種想法,幸運的是,他擅長分析與描述自己當下的想法,彷彿帶著VR眼鏡般,身歷其境地感受他逐步成為職業小說家的旅程,使我們更容易將他的想法代入我們的生活,去解決我們遇到的難題。
《身為職業小說家》不僅是鼓舞文字工作者的勵志書,更是一本創業書,值得身處創業浪潮後段班的大家深讀。
十分推薦給內心隱隱躁動,想透過找到興趣,離開泥沼,改變自己生活的人,透過村上春樹一路上的經驗談,給你一記溫柔的正拳,打醒你,讓你有堅持下去的勇氣!畢竟,大家都是這樣走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