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歸零的心靈修復術,你也學得會──專訪藝術治療師徐玟玲

 
有句話說:人的一生,不快樂的時間總是大於快樂的時間。
不過,如何轉化不快樂,不讓陰鬱情緒籠罩人生?
關鍵就在情緒處理,以及治療創傷。它們的重要性,已成現代人不可迴避的重要課題。
因此,今天時書邀請到我們的「通勤學」講師徐玟玲老師,請她分享從藝術創作到藝術治療的經驗,及談談藝術治療的內涵。

一走進會客室,徐玟玲面帶笑容,愉快地向我們展示她的藝術作品。她仔細地解說,講述每幅作品背後的心路歷程。接著,她坐下來,說起了自己的生命故事。
奇妙的是,藝術和她似乎特別有緣。
 
初衷,從兒童畫室說起
故事要從兒童畫室說起。
徐玟玲從高中就當起兒童美術班的助教,而帶領她成為助教的老師,正是影響了她一生信念的重要貴人。
徐玟玲告訴我們:

「我的老師的教育方法,不是用填鴨式的,而是啟發式引導式的。」

跟著老師的引導,徐玟玲往後的人生,總是秉持這樣的信念。
不管是高中以後,開設兒童美術班,還是更久遠以後,做起藝術治療,徐玟玲都不忘初衷,總是全力以赴、充滿愛心。
 
藝術治療的開端
但,兒童美術班的經營,在她結婚生子之後,逐漸難以親自主持。
她選擇交棒,轉向下個人生跑道。

由於時間許可,徐玟玲利用時間就讀師大設計研究所,畢業後又念了博士班。不過,從美術博士到藝術治療,中間的轉換如何開始?
或許一般人會認為,同樣都是藝術類別,差別不大。但徐玟玲表示,藝術治療涵蓋的領域和美術不盡相同,甚至延伸至心理學。

「我在讀博士班的時候,真的不曉得是為什麼,有天突然看到一個招考藝術治療碩士的簡章。我當時覺得已經到了一個『可以靜下心來念書』的時期,同時,這也是我想念的科系,所以想要試試看。」

於是,徐玟玲開啟了一條獨特且迷人的治癒之路。
她告訴我們,藝術治療接觸的大多是成年人,和以往她所接觸的兒童不同,因此,初期並不是很適應;況且,藝術治療要接觸的面向更多也更遠:流行文化、心理學、女性主義等。
神奇的是,宛如倒吃甘蔗,徐玟玲的第二學期,越讀越快樂,也越讀越順了。
其中的秘密,便是用「」體會。
 
活絡生命,轉化自身的關鍵
徐玟玲看不太進生硬的文字,反而透過用心體會,領會了心理學。
她提起自己還是胚胎的時期,險些被墮胎,最後早產一個月的人生經歷,將這件事情連結到自己生產的第一個孩子,同樣是早產一個月。
自己的生命,和自己孩子的生命,彷如若有似無地連在一塊。
頓時,徐玟玲懂了,就像不同樹木的根部,或許都是連繫在一起的。這些生命的意義不單像表面那麼簡單,其生命內裡的某個部分,或許就像心理學家榮格所說的「集體潛意識」一樣,都是相通的
她將這些對心理學的認識,內化為生命哲理,成為療癒的核心。

徐玟玲透過重新回想,回溯自身生命歷程,使一連串的「回顧生命史」,終於貫通腦路,了解到:

生命轉換的關鍵,就在「自己」身上

沒有人可以代替自己去轉換生命。或許有人可以帶你入門,給你選擇,但最終能領悟生命、做出選擇的,永遠是自己。
但是,我們要如何走向治癒,真正「轉換生命」?
徐玟玲認為,每個人的內心都存在「內在小孩」,那是生命的潛藏的渴望。透過暫時關閉自己,嘗試與心對話,了解自己、同理自己,就能逐步治癒受傷的身心。
 
取自大自然,生機盎然的「自癒」力

「每個人都擁有治癒自己的能力。」徐玟玲說。

成為藝術治療師後,徐玟玲秉持最初教課的精神,以「引導」、「陪伴」為核心,發展出自己的治療方式。

雜誌拼貼:翻轉貝果。作者:徐玟玲。2014。

 
至於治療步驟,徐玟玲表示,最基本的,一開始以聆聽為主,讓治療對象說話;假設對方不太說,便可適度引導對方。
過程中,治療師不能忘記評估,並觀察對象的言行舉止,但這些要點最終還是要與對方「建立關係」。

「要釋出善意,讓對方產生安全感。我們要進入的是心靈層面,不是表面關係。」

接著,徐玟玲取出帶來的小盒子,向我們示範藝術治療的方法。
打開盒子,裡面是各種顏色的方形色紙。
徐玟玲介紹:「這是我自己發明的。我會讓對方描述自己的生命,並且用顏色作生命重大時刻的代表,最後排成一個圓圈。比如說,從零歲開始,是什麼感覺?就拿一張顏色當代表。接下來一歲,可能沒什麼記憶,就拿一樣的顏色。」
就這樣,根據不同人的回想,最後形成不同模樣的圓圈。
徐玟玲會根據不同狀態的生命圓圈,給出適當的建議。
她又舉例,曾經有位個案,排出的生命圓圈,充滿各種顏色,就是沒有綠色。
徐玟玲後來了解,這位個案確實鮮少接觸綠色,缺乏與大自然的互動。
她最後的方法就是,帶他出去,用最自然的方式幫助對方。

「你們會發現,我的媒材都取自大自然。很簡單、從生活中挑選,且富含榮格的集體潛意識(原型)概念。」

徐玟玲說,藝術治療沒有特定步驟,但她很擅長使用「象徵」和「隱喻」。也因喜歡榮格,她經常將榮格的原型概念,以象徵方式融入治療。
但究竟,如何開始藝術治療?
徐玟玲說,主要還是透過醫生建議,且願意嘗試。
其實,藝術治療的開頭,不見得是很藝術的;藝術總是在進入狀態後,逐漸從心展現的樣貌。
總結「從藝術創作到藝術治療」的經歷時,她向我們提到開設藝術治療課的學員反饋。

「有學生說,以榮格的角度去看藝術,長期下來最大的收穫,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看事情的角度變得更多元。用不同面向去思考、同理他人。

 
心靈治癒好入門,徐玟玲的推薦書單
不過,假如想要通過自學來啟動心靈或藝術治療,有沒有推薦書呢?
徐玟玲毫不藏私,給出幾本實用書籍:

  1. Murray Stein《榮格心靈地圖》,朱侃如譯。出版社:立緒。
  2. C. G. Jung《榮格自傳》,劉國彬、楊德友譯。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3. 瑪麗-路薏絲.馮.法蘭茲《永恆少年》系列。出版社:心靈工坊。
  4. 禹智賢《安慰我的畫》,王品涵譯。出版社:方舟。
  5. Faith Nolton《心靈花園:祝福、療癒、能量:七十二幅滋養靈性的神聖藝術》,馬勵譯。出版社:橡樹林。

從理解榮格心理學開始,連結到心靈相關書籍,啟動治癒能量。
最後,別忘了,也可以透過收聽時書的「通勤學」來了解更多徐玟玲老師的藝術治療內涵。
從藝術治療原理,一路講解至媒材,及圖像的視覺傳達,深入淺出、步步進逼,讓你收聽好理解,利用零碎時間對吸收更多知識!


〈透過藝術,啟動自我療癒力〉點擊連結,開始你的療癒之旅

TAG

加入時書官方line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