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得在還有msn的年代裡,從某個時刻起,「奈良美智」四個字紛紛出現在彼此的生活對話中。
我們討論著有個邪惡大眼的小女孩插畫,以及過分可愛無害的小狗雕塑品,也驚呼著藝術品的收藏價格對於一介學生來說,與藝術之間仍只存在著只可遠觀的距離。
但是,你知道嗎,對90年代末班車的人來說,「奈良美智」卻是格外的陌生嗎。
這次首度在台登場的「奈良美智特展」,不減魅力的大眼女孩,無疑的,再次掀起社群討論熱度。
趁著這次在關渡美術館的特展,正好可以重新回顧一下這位風靡全球的藝術家,是怎麼用這個獨具象徵性的藝術創作征服全人類的。
教科書以外的世界,都是藝術
在說說奈良美智的創作品之前,我們可以先認識奈良美智本人。
「我曾經與奈良美智一起去過阿姆斯特丹。他真的是無法與團體一起行動的人。他會快快地走遠。既不是故意,也沒有惡意。他不過是只能按自己的步調行動而已。」
在《奈良美智的世界》這本書裡,吉本芭娜娜是這樣形容奈良美智。
一個完全由感性與自我步調出發,不斷在成長歷程思考著「什麼才是屬於他的世界」的藝術家。
如果單純從奈良美智的畫作風格去認識他,似乎會錯過真實的他。現實生活中的奈良美智,是一個體內住著搖滾魂且不受藝術框架侷限的非典型藝術家。
並非殷切抱持著一定要成為藝術家的心情而考上了武藏野美術大學,當時,整個藝術學習環境呈現著「技術派」的氛圍,好像某一種技能練習得越高超,就能做一個最稱職的藝術家。
對奈良美智來說,這樣的藝術少了「現實」與「生活」,而藝術不就該是與現實劃上等號,不該是僅限於教科書裡的東西。
追求「生活感」與「現實感」的奈良美智,在就讀大學的時期,有一年拿著學費到歐洲旅遊三個月,這趟旅行也不乏參訪各地的美術館。
觀賞藝術品時,對於多數人想著要如何畫的跟大師一樣厲害,奈良美智則是想著:「大師原來是用這個視角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創作啊。」
從作畫視角來思考「作品本身」,成了奈良美智對藝術的觀點與他人最大不同的分水嶺。
直面自我的「單獨像」
然而,不論是在武藏野美術大學,或是歷經愛知縣立藝術大學的洗禮,奠定奈良美智創作風格的起點,是從他到德國杜塞道夫美術學院留學才真正開始。
從傳統藝術抑或是主流繪畫所要描繪三次元世界的立體景深裡,奈良美智選擇讓陰影的部分減少,相比之下較平面式的二次元畫法。
「雖然是平面,但是卻組合了三次元式的線條。比方說這些輪廓線,畫裙子的時候把裙子擺在腳上方,畫手的時候讓手在裙子上方。最上面是人頭部的輪廓線。全部都靠輪廓線來勾勒。」——奈良美智
在德國的美術學院裡,奈良美智終於遇到一群志同道合,對藝術不抱任何野心的藝術家。
這群人的藝術不侷限在繪畫上,他們學習舞台美術、學習音樂,去做任何喜歡卻與畫畫無關的事,日後都在各自感興趣的領域上發光發熱。
跟其他畫技高超的藝術家相比,奈良美智是擁有的是完全不同背景與世界觀的藝術家。
2001年,奈良美智加入由村上隆創立的「超扁平」(Superflat)藝術團隊開始,日本藝術市場正式帶起一股新浪潮,揮別了傳統主流藝術市場的走向,開拓一片新氣象。
這次於台灣展覽的作品「月光小姐」(Miss Midnight),在2017年的時候也有幾幅前作,發展出「單獨像」創作的奈良美智曾說過,這些單獨像就是他的自畫像。
「有種跟畫面對面的感覺。」——奈良美智
IP這個詞,近年在台灣已經不是陌生詞彙。
人人口中的IP,你真的了解它背後的產業是如何運作嗎?
前陣子在台灣掀起風潮的《返校》,從遊戲改編成電影,創下破億票房,成為跨界合作行銷,蔚為台灣原創IP經典。
事實上除了遊戲產業外,台灣插畫角色授權產業已行之有年,更在國際間成為獨樹一格產業樣貌。
IP是一塊人人都想吃得大餅,你了解它多少?
IP 所指得,是指智慧財產(Intellectual property)。
IP在跨領域的應用上,指得主要是從資產到可被複製的產品內容。
今天我們的三位主角,來自毛毛蟲文創的創辦人Kate張凱童、臺灣吧行銷經理Elephica林欣樺和三貝多股份有限公司的事業開發課長Will盧柏安。
圖像授權都是他們業務範疇一部分,但這三個代表性IP指標卻用不同模式,證明這個產業有多種可能的實踐。
把角色當小孩養,為人不知的辛酸血淚
臺灣吧所產製內容面向,包含歷史、哲學、法律、教育議題、地方文化、經濟學,催生「黑啤與啤下組織」等角色IP。
臺灣吧行銷經理Elephica,本身是念企管、行銷與財金,對文化創意產業最有熱忱。經歷卡通電視兒童年代,喜歡觀察電影劇集角色發展曲線。從臺灣吧的粉絲變成員工,一直到現在擔任臺灣吧的行銷經理。
她負責接洽外部商業合作,以及接下來的企劃、行銷,讓黑啤可愛地出現在各個地方,簡單來說就是帶黑啤出去玩的乾媽。
對角色投注超過乾媽級的情感,希望當家小生黑啤每天吃飽睡好。
圖片由臺灣吧提供
進入臺灣吧四年來,她曾負責角色合作的品牌,包含3M、VISA、元大金控、外貿協會、台灣高鐵、台灣萊雅、台灣微軟、台灣福特汽車、家扶基金會、國泰金控、國家人權博物館、紫藤廬、誠品書店、翰林出版社等,跨足的產業領域可以說是包羅萬象。
而身為黑啤乾媽的Elephica說到,臺灣吧在圖像授權業務發展上,現階段遭遇到的最大困境,就是目前還沒辦法放手。
黑啤與啤下組織還是非常年輕的角色,外在形象定位尚未完全。
因此臺灣吧傾向即使是外部合作仍然由自家的設計師操刀,一方面有最貼近角色個性的細節設計,一方面兼顧品質,但整體案件量就會受到我們自己的產能限制。
Elephica說自己是擔任角色黑啤的乾媽,另外團隊裡還有人擔任乾爸,也就是這個角色的製作人。團隊面對角色的共識決,要換一個腦袋思考角色會怎麼做!
這個工作可以想像是角色的經紀人、保母、乾媽,必要的時候須把屎把尿,會有許多雜事細節需要處理。
如前篇選句秘辛所說,《讀曆書店 2020》的主題是「這一票,我投給未來」,希望透過台灣新人作家的作品充滿大家的2020;但在整體產品的呈現上,又有哪些是延續前一代的設定,又有哪些進行優化或新增的呢?
首先說說延續前代設定的部分;在首次和設計師Dyin討論讀曆書店的設計方向時,我們很快地就決定要將整個外觀保留下來,尤其是「古籍線裝」的部分,即使做工繁複,也要保留。為什麼?
「從書中摘取金句」是讀曆書店最大的特色,所以如何呈現書籍的意象,就是一個重要的課題,所以從2019年的讀曆書店開始,我們就將整本以「古籍線裝」來呈現書籍的直觀聯想;
在討論產品優化時,我們毫無疑問的留了下來,這也將成為未來代代延續的產品外觀設定。
在產品的優化調整上面,我們針對這次的策展主題「這一票,我投給未來」及消費者的回饋進行調整,不管是在產品的使用體驗或者是閱讀上的驚喜,也都有加入了不同的巧思;也在開發產品的途中,遇到了許多幫助我們的貴人們,讓我們的讀曆書店可以順利的優化完成!
配合主題的設計巧思
「推廣台灣新人作家」的主題定調後,Dyin立馬彈出「耳目一新」、「創造力」、「未被磨去的稜角」、「生命力」的關鍵字,所以在整體外觀上面才有了以下的設定:
如果是擁有2019讀曆書店的朋友,拿到商品之後請務必細細端詳一下兩位小人偶的些微差異。
蒐集修正意見並且重複試做
對於2019年的讀曆書店,我們斷斷續續有收到使用者的反饋,在每天的使用中,也有發現產品可以優化的地方,最後透過使用者的反饋、問卷調查的回覆內容、IG上面分享讀曆書店的使用情況以及我們自己的使用狀態,確定必須要修改的部分:
在一切才看似要到達巔峰時,後期的快速展店策略,加上環境不景氣,讓Grace才驚覺自己的財務金流轉不過來。讓整體營收開始往下滑,連她都不知道如何掌控這個情勢…
眼前人稱「文創教母」的Grace,數十年在文創品牌打滾的經驗,看似光鮮亮麗,背後她卻比其他人付出更多努力。
這天我們來到民樂街的辦公室,白色的傢俱擺飾和她的衣著一切都相互和諧。我們請Grace 和我們分享一路從寢具業、好樣VVG到未來式,是什麼樣的核心價值支撐她走到現在呢?
身為 Planner 就是用企劃去拿生意
在寢具業待了十年,當時的她以為具有十年寢具品牌操作經驗的她,應該只要花1/3的力氣就可以,沒想到,真的要做好一件事,還是要花200%的精力才行。
從寢具業轉戰餐飲業,Grace總是在下定決心後,一頭栽進去拼了命地努力做。思考小餐廳如何運用所有設備、人員,再創造另一個事業,把業績變大。想著想著,她發現可以幫人做Party,就開始做起「外燴(catering)」的生意。
由Grace開始做起的Catering在業界開始塑造出一個模式。她認為這個模式是相當重要的,做任何生意一定會有一個商業模式,看你如何建立,並讓大家去跟隨,擴大經濟規模。
隨著發展迅速,好樣陸續開立更多實體空間,像是餐廳、書店、BnB。二十年來,仔細一數好樣大約每一到兩年就開一家店。以前的東區很熱鬧,打開了市民大道一帶的新樣貌。前後不到兩百公尺的巷子裡,形成一個VVG聚落,成為一個特殊景象,同一個體系卻不同風格和內容的店。不管是外國人或本地人,在同一條街上體驗到各式事情。
自己在好樣的前十三年,大概就是在這條巷子裡面,沒有走出去過。
一間Bistro到整個風格品牌體系
好樣VVG以獨特生活風格,成為美學風範和品牌楷模。
開始進駐各種型態的空間,比如在學學文創開好樣小小(複合式親子餐廳);在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開第二家書店好樣思維,而後也在松菸誠品開了VVG Action(好樣情事),同樣的體系卻展露不同的面貌。2012年,好樣本事更被選為全球最美的二十家書店之一。
好樣本事
其實在二十年前,Grace並沒有任何的規劃。離開上一個地方到一個新的公司,好樣這是一個對Grace而言全然不熟的地方。她認為,不熟的地方只有靠「學習」兩個字才能發展,學習向不會的領域需要累積之前經驗和基礎概念去發展而成。
不管發展什麼事,所有的事都要基於一個你想要做這件事,你必須擁有熱情、去做好這個事情。
「美學」是讓品牌得以走得更高更遠的要素。
品牌要活得漂亮,得具備一定水準美感高度。但美感又如何擺脫主觀,準確針對市場需求?
這天,我們來到了好氏研究室剛翻新完成的工作室,總監陳易鶴聊起他十餘年的品牌經驗,一直到兩岸市場的現況。
他仰賴精準洞悉市場的眼光,帶領好氏以研究精神挖掘每個品牌的核心。幫客戶設計品牌,如果沒有走在同一條思路上相互成長。其實,他寧可不要這樣的合作關係。
接案心態三階段:從聽話到明確傳達
「好氏研究室」陳易鶴是出了名的慎選客戶,回溯過去12年來,起初總想找相當多的案子來一展所長,想盡辦法達到客戶要求,這是第一階段。接著是第二階段,會進一步希望找到契合、聽話的客戶,但卻發現想傳達的東西仍不夠明確。
「現在的他,已經進入第三個階段,轉變為:我有一個想要傳達的事情。」
如果對方不在想傳達的範圍內,就不會接此案。
通常第一次聊完後,腦海裡會出現一個很明確的畫面。如果客戶接不到、想像不到,可能就不會合作。以目前接案的比例,5個裡可能高達3個都不會接。
講到接案的堅持,他認為很多大公司需要層層溝通,由下到上的冗長程序容易造成混亂。
因為很怕遇到窗口錯誤傳達,或是給出不重要的意見。因此,真要說有什麼堅持,就是他只跟老闆溝通,碰不到老闆或決策性的窗口就不做。在設計公司接案的慣例來說,這種把錢往外推的堅持顯得特立獨行。但這樣的堅持,好氏同樣也呈現在作品的美感上。
反其道而行 做不浪費生命的設計
像好氏這樣個性比較強、小型的設計公司,反而容易接觸到有獨特個性的客人。
現在於中國接案的機率會比較高,他們常覺得設計公司提出的這個判斷很有趣。
「在不浪費生命的狀況下,就是做我想要做的。」
慢慢地,他發現聽客戶的話,案子可能會過,但陳易鶴自己想到的東西可能還比對方還多。如果是為了賺錢的設計公司,只要聽話就能拿到錢,但對他來說,這只是在浪費生命。
除此之外,他會去判斷這個客戶的美感和開放度,「一種是美感很差,但他完全信任我; 另一種是美感比我還要強,就能夠從他身上學習,但是我是沒遇過」,陳易鶴笑著說。
對自己的美感強度比對方還要強的情況下,信任是過程中最重要的事,使得雙方合作起來彼此舒服。
他也提及,判斷點子對或不對,必須對市場非常了解,不然其實不會敢打這個包票。設計師不敢承接這個責任,多半也賠不起,否則就是它是業績,是個很現實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