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書】本書預言2017台灣陷入核災,所幸一切沒發生

《零地點》是一本反核小說,這本書問世至今5年之久,內容講述台灣發生核災後的變化,會在這個時刻分享給大家,正因為2017年即將結束,書中主要時間點-核四災變後兩年,正是2017年,值得慶幸的是現今真實存在的我們與台灣這塊寶島並沒有因為這個大災難產生鉅變。

伊格言用寫作訴諸社會行動

台灣作家伊格言,他對時事的關切和理性的資料整合,致使這本書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令讀者幾近乎切身的感受,抽絲剝繭的推理手法,教我們一步步揭開故事的真相。
故事起因為核四公投後的運作,工程師林群浩發現核電廠說不過去的種種問題,以至於後來核災真的發生,到三年後林群浩記憶的消失,進而展開一連串尋回記憶的過程,卻發現自己的記憶和核災有著密不可切的關係,從而掀開全貌。
故事以台灣作為佈景,以當時的議題作為陳述,熟悉的人事物,時空的交錯,搭配我們再熟悉不過的人物間敘談,讓我們彷彿身在其中,就像是預見了一種預言,且如此的確信它的發生。

 一切都來自對文明的懷疑

文中有個重要場景位於一所孤兒院,這裡收容了一些有心智問題的孩童,其中有段話講到:他們離文明最遠。但反過來說,如果文明不存在,如果我們身處人類這個物種剛剛在地球上現身的時代,他們將會與常人無異。某些事情學不會,並不造成任何妨礙,對吧?」

在我們理所當然的認知中,加入懷疑論(skepticism)開始懷疑,仔細揣摩,會發現這些心智上有障礙的孩童,被逼迫著為了適應文明社會,而按照我們所期待的樣貌成長,倘若脫離這現代文明的約束,這些差異事實上並不存在。
進一步去觀察與思考,我們會發現這些所堅定的信念,事實上並非如此理直氣壯且存在,坦白說,我們都是「被文明豢養的怪物」

無知之幕於核能

哲學家約翰·羅爾斯(John Rawls)認為只要用「無知之幕」套入一個決策中,去除掉個人、利益、身分、種族、價值等各種因素,在一種無知的情況下,自然而然可以做出一個具正義且合理的判斷。

但實際上這是非常難的一件事,這說明了在決策時必須放棄自我利益,這些政府機構、核電廠高層人員並非挪有道德的人,因而無法制定出具有符合正義的政策,核災事件最大的原因,還是出自於人的自私。

挺什麼核反什麼核

《零地點》並沒有浮誇過度的劇情架構,而是作者想用一種「貼地飛行」的寫作手法,讓我們透過文字,進入這隨時會發生在我們生活上的災難。
「我是人,我反核」是反核的一句口號,2017年8月15日全台大停電時,讓我們更深刻地體會到電的重要性,核能有別於火力發電、石化燃料的汙染,但所要承受的風險與後果卻不堪設想,這本書引領我們預見未來,從中存在的不僅僅是核災所造成的汙染,還牽扯到財團的利益、官商的勾結。
在現今資訊爆炸,隨手可得資料的環境中,我們應該理性去蒐集資料與探討,並非為了反而反,不然只會在知道電的重要後,默默地推動核能運轉下去,讓那些擁核的,不費力的得到了自身的利益,讓「我是人,我反核」成為一句諷刺的標籤,作者致使我們更加明白,是為了什麼而反,而那些即得利益者是為什麼而擁。
作者伊格言用虛構與真實的交互重疊的手法,促使我們更接近核能議題,雖然書中時間與空間不停交錯,讀起來卻不吃力,反而有種撥雲見日的感覺。
《零地點》書中的空想未來,讓被豢養於這個文明社會的我們,進一步地思考「進步」所產生的社會議題。不論我們對於核能的立場如何,都是一個值得在2017年年末閱讀的寓言故事,觀賞作者如何透過一本小說,以自己的方法付諸一場社會行動。
本文作者:
浩唯
目前在屏科大擔任通識中心小小工讀生,讀的是名為人生的哲學。
 

  • 書名:零地點 GroundZero
  • 作者:伊格言
  • 譯者:
  • 出版社:麥田
  • 出版日期:2013/08/31

年終必看

TAG

加入時書官方line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