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讀什麼書?】有沒有INSIDE主編很會投資的八卦?一探李柏鋒的投資書單

 
你每天會刷哪些網路媒體?觸及率屢創新低的社群時代,我塗鴉牆上,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出現的頻率很高,相信讀者也跟我一樣好奇,每天要處理如此龐大的資訊量,INSIDE主編平常都看哪些書呢?
於是,INSIDE主編李柏鋒來了!

「我的閱讀習慣是用RSS訂閱,完整地去看每一篇文章,我不需要透過資訊篩選器來看訊息,因為那些被篩選掉的訊息不一定不重要。」

不管是找議題還是追趨勢,因為工作性質的關係,大量閱讀是李柏鋒工作的一部分,他習慣追蹤資料原始來源,認為身為一個媒體的主編,必須更全面地吸收訊息。
但李柏鋒也理解一般人沒有完整閱讀時間,所以需要媒體或意見領袖幫他整理重點,他提供一個方法給大家,如果有本重要的書非看不可,他會把它放在床上,每天睡前提醒自己這本書一定要花時間讀它。
李柏鋒從學生時期就養成大量閱讀的習慣,進入INSIDE前,他深耕投資界多年,從研究所開始涉略財經領域,第一份工作是財經資訊系統的產品經理,之後進入科技媒體,也寫過許多理財專欄,最近更在HAHOW開設了「小資族理財的第一堂入門課」線上課程,募資成效超過1000%,堪稱台灣理財線上課程最成功的案例。
現在,讓我們一窺李柏鋒的書單,進入他的思考領域吧!
 

《漫步華爾街:超越股市漲跌的成功投資策略》
第一本書是《漫步華爾街:超越股市漲跌的成功投資策略》45周年增訂版,新版本已將金融海嘯過後的投資商品補齊,不用擔心內容跟不上時代。
書中最重要的一個觀念是,很多人認為成功投資,你就要努力分析趨勢,然而這本書用了許多例子與學術研究,還有已熱銷45年的事實告訴你,沒有人可以神準預測市場走向。

「當你讀過這本書,就會明白面對投資時,不該嘗試投機跟賭博,你會比較腳踏實地做投資規劃。」

遇到重要的書籍,李柏鋒會試著舉辦導讀會,讓自己更認真研讀,去找更多資料,從一本書延伸成一個學習主題,而這本《漫步華爾街:超越股市漲跌的成功投資策略》,就是他最近想辦導讀的一本書。(歡迎想聽的人去他塗鴉牆留言敲碗。)
 

《投資進化論:揭開投腦不理性的真相》
如果你生活在蠻荒時代,任何小失誤都會讓你喪失寶貴生命,因此你會害怕風險,趨向保守,但當你進入投資市場,過度保守是得不到高報酬的。
為什麼我們會做出這些非理性判斷?答案是,我們的大腦還留存著老祖先的行為模式,當你用烙印在潛意識中的行為模式去投資,會吃大虧。
這就是《投資進化論》一書研究的主題,作者透過心理學跟神經科學的角度去解析人們投資理財的行為,將行為經濟學的概念運用在投資領域上。
再舉個例子,遠古時代,如果你在一個地方抓到一隻羊,理論上明天後天甚至大後天都能在附近抓到羊,甚至可以將他們整群打包帶走,做相同的事可以獲得相同回報,你的大腦就會鼓勵你做這件事。
在投資上並不是這樣,你今天賺錢明天賺錢,其實是告訴你股價越來越高,越來越危險,但看著飆漲的股價,人們會樂觀地相信報酬會持續下去,在該小心的時候過度貪婪,就是投資人常犯的錯。
 

《35歲開始,不再為錢工作:歐洲富爸爸教你賺錢之道》
雖然標題大辣辣地寫著「賺錢之道」,但這本不是單純的投資理財書,而是一本談生涯規劃的書。
書中核心概念是:「如果沒有正確的生涯規劃,就沒有正確的財務規劃。」
作者認為你應該去找到熱愛的工作,然後盡全力做好它,透過專業能力取得足夠高的報酬,再用賺來的錢去投資,只要有穩定的投資,就能穩定增加自己的資產,不用再為錢煩惱。

「大多數人嚮往財務自由,是因為不喜歡現有工作,希望可以投資賺很多錢,逃離現在的公司,但這是錯誤的方向。」

李柏鋒認為,如果大家都被拘束在自己討厭的工作上,人人都心不甘情不願地工作,社會的整體運作就會不順暢,不健康,所以李柏鋒認為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才會讓生活完全不一樣,一直幻想中樂透,你將會茫然地度過餘生。
 

《編輯七力》
身為主編的李柏鋒,向新世代的網路編輯推薦這本書,本書作者康文炳從總編輯的角度,帶你了解編輯需要具備的能力,書中不只從文字工作者的角度談編輯,而是涵括各層面,李柏鋒認為這對現代的網路媒體編輯十分受用。

「現在媒體,尤其是網路媒體是一個十分扁平化的組織,每個人都是一個小編輯,也是一位總編。」

媒體組織真如此扁平?李柏鋒以Inside為例,雖然自己掛名主編,但做的事和其他編輯並無二致,採訪寫稿下標都要做,只是多了一個制定專題報導主題的工作。
Inside每位編輯都要會採訪、寫稿、拍照,甚至是剪輯,這在目前媒體是常態,要求每個人都要十八般武藝樣樣全,在這種狀態下,《編輯七力》是一本必看的觀念秘笈。
 
 
 
《哈佛教你做圖表》
大數據成為顯學,讓平常大家覺得無聊的圖表開始受到眾人關注,這本書是擅長以圖表呈現社會百態的《哈佛商業評論》首度公開資料視覺化的秘訣。
你肯定想問,PPT、Excel拉一拉內建的長條圖,圓餅圖就好了,圖表有什麼好學的?但會不會做圖表,不只是美觀的問題,而是你要知道如何用對的圖表來呈現對的資訊。
「某家公司過去十年的營收,要視覺化,該用什麼圖表?」李柏鋒說,要是有人突然問這個問題,你答得出來嗎?選錯圖表,可能無法呈現真實的狀況,還容易誤導別人,讓你的圖表成為黑心圖表。
最近李柏鋒也舉辦過《哈佛教你做圖表》的導讀會,他認為這套職場基本功人人都該要學習,就算你不會用到圖表,你也該學習如何看圖表。
如果有間公司想讓成長率看起來很高,就會用圖表來誤導別人,像是把座標軸從0、2、4、6,調整成0、10、100、1000的對數座標,圖表上的曲線會落差很大,不懂如何看圖表,很容易會訊息蒙騙做出錯誤判斷。
 
 
《這就是生物學》
除了工具書外,主修海洋生態的李柏鋒也喜歡閱讀生物學相關的書籍,最近讀了一本《這就是生物學》,讓他有重回學生時期的感覺。
李柏鋒認為這本科普著作的資訊量很豐富,當成大學通識的教科書沒問題,即使他是生物領域出生的,但還是從中獲得很多有趣的知識。

「在累積了很多生命體驗,進了職場,當了爸爸後,再去看生物學書籍,有很多額外收穫,也比較能將生物知識應用在工作上。」

不需要知識焦慮,也不要做讀書筆記

如此大的閱讀量,肯定無法把全部東西記住,但李柏鋒卻沒有大家常見的知識焦慮。

「如果有個資訊被你遺忘了,代表那個資訊對你來說沒這麼重要。」

除了面對焦慮有自己的一套,李柏鋒也有個獨特的觀點:「不要做讀書筆記。」過去李柏鋒也是看一本書就會寫一篇筆記的人,但越讀越多書發現,寫一篇筆記或是書評的時間,又可以再多看一本書。
對於筆記這件事,如果只是重複書的作者說過的話,就沒有意義,重點是你已經吸收了這個觀點,出現在哪一個本書或哪一個段落並不重要。

「看完書後,如果我有特別的觀點想表達,會以文章的方式呈現。」

這觀點其實和生鮮時書的創辦理念不謀而合,我們並不是想作書摘或是書評,而是想透一個事件,告訴你有本書可以理解這件事,透過時事或觀點連結書,讓書中的知識向你流動。
 
 
延伸閱讀:
李柏鋒2017投資導書單與導讀活動

TAG

加入時書官方line

推薦文章